为深入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8月7日-9日,自动化学院省级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一行前往韶关市扶溪镇,开展了一场别具意义的科技赋能乡村、墙绘点亮扶溪活动,本次活动绘制了两幅展示扶溪农文旅特色的墙绘以及为省级典型村水口村村民们开展了水稻绿色高产优质标准化栽培培训,致力于以艺术与科技融合之力助力乡村振兴。
在此次活动前,团队成员前期通过与镇政府多次沟通,充分发挥自动化学院与艺术学院的专业优势,结合扶溪镇的发展特色,精心创作两幅主题墙绘图。一幅围绕 “百千万工程”,绘制 “稻梦空间图”,将高科技植保无人机及智能农机设备巧妙融合金黄稻田,彰显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另一幅则聚焦茶叶产业,描绘传统采茶与无人机助力茶园科学管理的画面,体现扶溪镇大力实施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绿美乡村的坚定决心。此次墙绘分两次完成,第一幅墙绘图于6月11-13日完成,第二次墙绘图于8月8-9号完成。
在扶溪镇水口村,特聘副教授孟显娜博士为村民开展水稻绿色高产优质标准化栽培培训。在支柱产业发展上,水口村以水稻种植为主,依托扶溪大米国家地理标准证明商标和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名录招牌,连片流转600多亩稻田实现“四稻轮作”,带动村民致富和村集体增收。培训聚焦优良品种选择、农药化肥科学施用及“三控”栽培技术等核心内容,结合当地实际答疑解惑,助力农户掌握绿色种植关键技术,推动水稻提质增效。培训中,孟显娜结合水口村的土壤条件与种植实际,围绕水稻绿色生产的核心要求展开详细讲解。针对农药化肥科学施用这一关键环节,孟显娜明确解读了国家禁用和限用农药清单,倡导采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模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此次科技下乡活动,让村民掌握了水稻绿色种植的关键技术,强化了生态种植理念,为扶溪镇推进水稻标准化、优质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描绘了科技兴农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