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乡村振兴正当时: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带您走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坚守初心中把握乡村振兴的契机,在新时代找准乡村振兴的青年发力点。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乡村振兴正当时。基于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的实际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这符合我国全面实现小康,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为进一步深入推进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模式改革优化,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前期充分的准备后,7月22日—8月13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黄毅、硕士研究生导师黄伟锋副教授等共计22名师生在广东省多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迈进美丽乡村,领略时代新风
7月22日,自动化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黄毅指导的“乡村振兴仲有为服务队”来到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六祖镇龙山塘村开展调研主题为乡村振兴视角下乡土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耦合机制研究的暑期三下乡活动,调研对象为当地村民、村委干部以及到当地旅游的游客。
龙山塘村毗邻藏佛坑景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村风勤劳淳朴,村民热情好客,先后入选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名单和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该村以大力发展文旅和农业产业为乡村振兴点火助燃,合多方之力,共同缔造富美龙山塘,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在迈进多彩美丽乡村的进程中,龙山塘村一手抓旅游加特色农业产业布局,一手抓美丽乡村改造升级建设,全面发力乡村振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龙山塘村围绕突出田园、村落特色,深入挖掘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努力展现禅意精品村的独特魅力。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龙山塘村通过流转土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相结合,打造以藏佛坑景区为核心的禅意旅游乡村,每年收益都能够达到预期;由于龙山塘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文化痕迹,并加以改进,很好地融合了禅宗、乡土文化、契合旅游等主题,所以来此的游客都体验良好,载兴而归,不仅可以欣赏充满禅意的村落,还可以亲自体验农家生活,享受身心愉悦的乡村惬意;同时,“干群融洽、引领全民参与”是龙山塘乡村振兴中的最大特点,“拆哪些、清哪些、怎样建、怎样干”“有啥事都商量着干,有啥问题都商量协调解决”,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商量”已成为龙山塘解决问题的一大做法;除此之外,龙山塘将产业与旅游相结合的做法大大地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入,并且在建设的过程中采用的基层建设方法也是十分值得推荐,用“评选星级文明户、光荣榜、事迹墙”的形式大大增强村民们对家乡的归属感与责任感,这无疑是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的重要实践。
了解乡村发展规划,续写时代乡村辉煌
8月9日,自动化学院袁萌老师指导的“乡村振兴仲有情服务队”来到广东省揭阳市空港经济区凤美街道塘埔村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开展主题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美丽乡村规划发展的暑期三下乡活动,调研对象为塘埔村居委会村干部、农民、工人、渔民、当地居民等群体。
揭阳塘埔,古称凤坡,自宋代始创村落,置官渡,扼守郡邑要冲,塘埔官渡是潮属唯一一个官府命名的津口所在。塘埔社区地处榕江北河下游西岸,渔湖半岛水葫芦缩腰处,榕水依依、长龙卧波,千年渡口,焕发新颜。塘埔村自清末开始发展五金手工业,以剪刀锻造为主,发展到现代已是远近闻名的科技工业强村:1996年被评为“广东省科技之乡”、1997年被评为“广东省文明村”、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乡镇企业百强村”,工业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南美洲等地区。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为村题写“塘埔工业村”,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也题赠“塘埔村”墨宝,更使塘埔村名扬海内外,塘埔社区也因此成为了揭汕潮的政治、经济主干道和潮汕文化交融地。
调研队员先后来到塘埔湿地公园、生态建设田园、塘埔综合文化中心等地,在调研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塘埔村的工业用地较为集中,工厂企业散落分布的格局较少,易于管理。村道建设也比较规范,无论是靠近田野的小道还是车流穿梭的主干道,都有交通标示符号指引。生态方面,该村对于闲置的耕地进一步规划成“塘埔花海”,种植了观赏性的植物,解决了闲置土地无人耕作的问题,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当地的资源综合协调发展。
青春助力脱贫,共奔幸福小康
青春助力脱贫是国家给予我们的厚望,共奔幸福小康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脱贫攻坚的责任感、紧迫感,8月10日,自动化学院张弦老师指导的“阳光筑梦 乡村振兴服务队”在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邓屋寨村开展了以“扶贫工作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以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邓屋寨村为例”的调研活动,活动具体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方式有序展开。
汤坑镇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东南部,地处丰、揭交界处,邓屋寨村地临繁华地段以及交通便利地段,下辖14条自然村,素有“历史重镇”“温泉之乡”“电声之乡”“华侨之乡”的美誉。邓屋寨村毗邻万佛园景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始终坚持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根本方向,以发展外向型工业为主体,大力发展工业厂房,积极招商引资,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群众文化丰富多彩,建有一个占地3.5万平方米、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邓屋文化广场,近年来,先后荣获市文明村、市卫生村、省卫生村等光荣称号。
在整个调研期间,我们对调研对象的年龄、职业、对扶贫工作的了解程度、扶贫工作在邓屋寨村进展情况、邓屋寨村近几年发展状况的满意度、对扶贫工作的合理化建议等多个方面进行调研,经过对调研结果的认真分析,整体上近年来邓屋寨村村民的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项设施也在逐步完善,广大村民的生活幸福感持续上升。同时,部分村民也对未来生活提出了一些期望,一是众多村民重点关注的老年人养老条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二是邓屋寨村教育相对落后,村民们表示要想让孩子拥有真正美好的未来,还需要在教育上加大投入力度;三是建议医疗条件应该加大力度投入,真正解决老年人的看病就医问题。
通过线上调研和实地走访,队员们收获良多,对脱贫攻坚奔小康有了新的理解,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不懈奋斗,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也要不断增强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这场脱贫攻坚奔小康中贡献出属于自己的青春力量。
初心不改做调研,乡村振兴正当时
为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8月11日,自动化学院黄伟锋副教授指导的岭南薯类作物生产“三下乡”服务团队前往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铁涌镇老圩村开展调研活动。
铁涌镇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境南部,地处广东省大亚湾稔平半岛腹部,热带海洋性季气候带来的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非常适宜马铃薯种植,故称为惠州的“马铃薯之乡”。铁涌镇坚持把发展当作第一要务,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在老圩村的实地调研中,我们先后走访了镇政府、马铃薯基地等地。在与镇政府干部的交流中我们得知:目前马铃薯生产的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大部分种植步骤还需人工作业完成,马铃薯种植机械化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调研期间,我们来到田间地头,对种植户的马铃薯的种植情况进行了详细地询问,经过对十多个种植户调查了解,大多数种植户表示:他们对目马铃薯的采购价格较为满意,马铃薯的采购价格比起去年增长了50%,达到1.8元/斤,但同时也向我们表达了希望可以引进先进的生产工具来帮助马铃薯种植的愿望。
通过对铁涌镇老圩村的实地调研,我们了解了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当地政府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对下乡大学生而言,调研活动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实践、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专业视野,为今后必要的学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能够更好地促进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提高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促进科技成果向农业农村转化。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广大青年大学生不仅是当地乡村建设发展的调研者,更是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见证者,这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大学生爱国家、爱乡村、肯奋斗的热情,队员们纷纷表示: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